三星堆遗址(主要存在于公元前2800年—前800年,繁荣期约为公元前1600年—前1200年,相当于中原的商代中晚期)是中国西南地区古蜀文明的杰出代表。与其同期的中国境内,存在着多个区域文明或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早期格局。以下是三星堆主要繁荣期(商代中晚期)时,中国境内其他重要区域文化或政权的情况:
一、 中原核心区:商王朝(约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核心区域: 黄河中下游(今河南大部、河北南部、山东西部、山西南部、陕西东部)。
特点:
成熟的青铜文明: 以青铜礼器(鼎、簋、觚、爵等)和兵器为代表,技术精湛,纹饰繁缛(饕餮纹、夔龙纹等),体现了严格的礼制和王权。著名的殷墟(商代晚期都城)出土了大量青铜器、甲骨文。
成熟的文字系统: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体系,用于占卜记录,是研究商代历史、宗教、社会的直接史料。
展开剩余87%强大的王权与国家机器: 有明确的王位世袭制度、官僚体系、常备军(“师”)、复杂的宗教祭祀体系(尤其重视祖先崇拜和自然神崇拜)。
发达的都城: 偃师商城、郑州商城、安阳殷墟等规模宏大,布局规整,有宫殿区、手工业作坊区、墓葬区等。
与三星堆的联系: 三星堆出土的部分青铜容器(尊、罍)在形制和纹饰上明显受到商文化的影响,说明两地之间存在物质文化交流(可能通过长江中游的盘龙城等商文化据点间接传播)。但三星堆的核心信仰(神树、纵目面具、太阳崇拜等)和青铜人像、头像体系与商文化截然不同,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
二、 长江中游地区:盘龙城文化(商文化地方类型)及其他核心区域: 江汉平原(今湖北武汉附近)。
特点:
商王朝的南方重要据点: 盘龙城遗址是商王朝在长江中游建立的军事重镇和资源据点,其城址布局、宫殿建筑、青铜器(礼器、兵器)风格与中原商文化高度一致。
交通枢纽: 是连接中原与南方(包括长江上游的三星堆、下游的吴越地区)的重要节点。三星堆的商式青铜器很可能就是通过这条路线传入的。
本地文化共存: 在盘龙城周边及更广泛的区域,也存在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遗存。
三、 长江下游及东南沿海地区:马桥文化、湖熟文化、吴城文化等核心区域: 太湖流域(江浙沪)、宁镇地区(江苏南京、镇江一带)、赣江流域(江西)。
特点:
复杂多样的地方文化: 这些区域文化受到中原商文化的不同程度影响,但保留了强烈的地方特色。
吴城文化(江西): 以江西樟树吴城遗址为代表,出土了带有地方特色的青铜器、陶器,以及少量类似甲骨文的刻划符号,显示出一定的社会发展水平,可能是一个区域性的政治实体。
马桥文化(太湖流域)、湖熟文化(宁镇地区): 以印纹硬陶为主要特征,青铜器较少且多为小型工具或武器,社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于商和三星堆,但也存在与中原的交流。
印纹硬陶的兴盛: 这一地区是印纹硬陶的主要生产和使用区,这种陶器工艺精湛,纹饰独特,是重要的文化标识。
四、 西北地区:羌、戎等族群及寺洼文化、辛店文化等核心区域: 甘青地区(甘肃、青海)。
特点:
畜牧-农耕混合经济: 以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
彩陶文化的延续: 寺洼文化、辛店文化等继承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彩陶传统,但风格与中原商文化迥异。
青铜器: 有自己特色的青铜兵器和小型工具,与北方草原文化有一定联系。
族群: 主要是古羌人等游牧或半游牧部族,与商王朝时战时和。甲骨文中记载了商与“羌方”的频繁冲突。
五、 北方地区:夏家店下层文化(晚期)、朱开沟文化等及北方草原青铜文化核心区域: 燕山南北(辽西、内蒙古东南部)、鄂尔多斯高原及邻近地区。
特点:
发达的青铜文化: 夏家店下层文化晚期(相当于商早中期)拥有成熟的青铜铸造技术,生产具有地方特色的青铜礼器(如连柄戈、齿柄刀)、武器和装饰品。其彩绘陶器也极具特色。
早期城址: 夏家店下层文化发现有石城址,规模较大,结构复杂,反映了较高的社会组织能力。
与中原的交流与冲突: 与商文化有交流,也存在冲突。商代晚期,这一区域逐渐受到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如李家崖文化)的影响增强,青铜器风格更具草原特色(动物纹饰、短剑、战斧等)。
族群: 可能是商甲骨文中记载的“土方”、“鬼方”等方国或部族联盟。
六、 西南其他地区(除三星堆外)云贵高原: 文化发展相对滞后,主要以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为主,青铜时代初期文化开始萌芽,但远未达到三星堆的复杂程度。
川西高原及藏东: 同样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向青铜时代过渡的阶段,以卡若文化后续的遗存为代表。
总结与关键点 多元并存: 三星堆繁荣的商代中晚期,中国境内并非只有商王朝一个中心,而是多个区域文明或文化并存发展,包括中原商王朝、长江中游的盘龙城(商据点)、长江下游的吴城、马桥、湖熟文化,西北的寺洼、辛店文化,北方的夏家店下层、朱开沟文化等。三星堆是其中非常独特且高度发达的一支。 发展水平差异: 各区域发展水平不平衡。商王朝代表了当时东亚大陆最高水平的青铜文明、国家组织和文字系统。三星堆在青铜铸造技术(尤其是大型人像、神树)、独特的宗教艺术体系和社会组织复杂程度上,也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堪与商文明比肩,但发展路径和表达方式迥异。其他区域文化则相对简单。 交流互动: 各区域间存在广泛的物质文化交流。三星堆与商文化的联系(青铜容器)是最显著的例子。盘龙城是连接中原与长江流域的重要枢纽。北方草原文化因素也向南渗透。 地域特色鲜明: 尽管存在交流,但各区域文化都保持了强烈的本地特色。三星堆的神权体系、面具和偶像崇拜,商王朝的礼制与甲骨文,北方草原的兵器与动物纹饰,长江下游的印纹硬陶,都是其独特性的体现。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体现: 三星堆与同时期中国境内其他文明的共存与互动,生动地证明了中华文明在起源阶段就是多源头的、多元的。这些不同区域的文明在长期的发展中,通过交流、碰撞、融合,最终才逐渐形成了后世“一体”的格局。三星堆的发现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早期中华文明复杂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因此,理解三星堆,必须将其置于这个多元并存、互动交融的广阔时代背景中。它既不是孤立的,也不是商王朝的简单附庸,而是与商王朝及其他区域文明共同谱写了中华文明早期辉煌篇章的、具有独特创造力的伟大文明。
艺高百利艺术物流:织就全国艺术品运输流转的守护之网
深圳专业艺术品运输服务公司:守护艺术瑰宝,艺高百利艺术物流赋能华南艺展的专业力量
景德镇陶瓷专业运输公司:艺高百利艺术物流守护千年瓷都瑰宝,专业艺术品运输的卓越之选
国内文物运输:守护文明血脉的专业力量与艺高百利艺术物流的卓越担当
发布于:山东省嘉正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